泰州生活网

搜索
查看: 2527|回复: 0

逆反工程思维创作 玉雕奇才儒士梁峻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2 17: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玉雕作品的美丽有着一种独特的感情羁绊。玉雕艺术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不仅在历史长河中赋予其更加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更为重要的是在传承的过程中倾入了更多创作者自身的新创造和不同的情感。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玉雕艺术的发展速度与时代之间显得稍有不符,题材也略显老旧。要想让玉雕艺术继续传承下去,需要的是探索创新,与时俱进,而不是完全的照搬原有的艺术特点。如今,作为南阳玉雕家族里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有一个玉雕艺术创作者用逆反工程创作思维,成功地集合百家之长,将创新精神与古典设计理念的融合,运用天然玉石自身的天然之美,最大限度地发挥每块玉雕的艺术价值。
  ——更多梁峻滔玉雕作品,敬请关注运营微信:Liangjuntao888
  ■策划: 曹滢谨 吴典鸿
  ■采写: 悦心拍记者 吴典鸿
  ■摄影: 悦心拍记者 韩梦迪
  正文
  玉雕是一门传统文化较为浓厚的艺术门类,而创新则是玉雕千百年得以延续和不断发展的最大原动力。传统的玉雕设计往往重其内容决定形式,给创作者带上了无形的枷锁,使玉雕艺术缺乏艺术个性。而现代玉雕除了继承精良的传统工艺之外,更加强调“设计元素”,即着力于艺术的创造,追求创意的巧妙、风格的独特。
  苏珊·朗格说:“构成一件造型艺术,不是靠一些互相并列的因素,而是靠那些互相影响的因素。”这种“空间紧张”通过夸张、对比等手法,突出对象中的某个特点或某一部分,以使对象更好地传达一定的意义的创作方法,是从生活原型走向艺术形象的重要步骤,又是艺术形象与生活本身拉开距离的必经之途。
  在南阳的玉雕作品创作中,有一个玉雕探索者——玉雕奇才儒士梁峻滔,多年来,他通过不断地摸爬滚打,不断地四处求学、实验和游学,交流,最终形成自己的玉雕创作流派——逆反工程思维创作派,他一反传统玉雕创作,固执地坚持己见,将玉石的形象、线条、颜色等可以直接指示、负载作品的功能和艺术想象的意象世界充分融合,突破了不同审美主体在认识上的差异和局限,使作品兼具传统美学风格的同时又有个性的创新、解读。
  梁峻滔的作品,是特定文化、地域因素相互交融和创新结合的产物,一方面继承传统玉雕技艺,一方面吸收外来文化精髓,最终形成洵美且异的玉雕艺术特色。这与南阳传统玉雕艺术创作形成良好的互补。
  在悦心拍石佛寺运营中心,作为逆反工程思维创作流派的代表,梁峻滔带着复杂的心情,走进了悦心拍记者团玉雕人物专访制作室,向我们讲述了一段不平常的琢玉梦。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初识玉路艰难
  2001年,刚满16岁的梁峻滔还在上初中,那时候,崇尚自由的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够无拘无束地游遍祖国山河,走遍山河的每一个角落,看看各地的风土人情,他想看遍更多的异域风情,走遍每一寸可以探索到自由奥义的土地。
  他想走访名山大川,追逐名家的遗迹,近距离的接触历史的人文景象,造访无为清净的道家,寻访非攻兼爱的墨家,探索法治天下的法家,拜访礼德操守的儒家,探访拥兵论道的兵家,坐观风云汹涌,笑看百家争鸣,让自己穿越到历史的每一幅画卷,寻找自由和发展的真谛。
  他想一头钻入历史的卷帙浩繁中,一领艳丽卓目、飘扬千古的唐诗风采;倾听优雅芬芳、飞远流长的宋词情调;轻快舒畅、飘扬四方的元曲笙箫。把中华风采,纳入于心,从中了解自我存在的真意。
  他想品遍天下美食,无论是精细的闽菜,还是清香的粤菜,或者泼辣的川菜,又或者是营养的鲁菜,走进历史的风情,探知淮阳富甲娇霸、浙菜鱼米端庄的美味盛象。通过美食,挖掘历史的沧桑韵味,从中一窥艺术的魅影。
  过度的追求自由,让他无法静下心来学习,他着急地想把这些追求自己的东西,变成信手拈来的创意,融入到自己的世界里。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他所追求的那个世界,注定一切从零开始,一路上艰辛无比。
  那一天,梁峻滔鼓起了勇气,跟父母提出了想学做玉雕的想法,并阐明了自己追求自由的权利。也许父母也早就看出了他的心中所想,知道拦也拦不住,就让他去同村一户做独山玉的作坊学做玉雕。
  很清晰地记得,那天,看着一脸青涩的梁峻滔,碍于情面,师傅勉强答应了下来。那时候学做玉雕都是靠自学和多问多跟师傅学习做活,自己琢磨和不断尝试,才能学到一点点入门的本领。
  就这样,放羊式的管理下,刚开始梁峻滔只能是看着人家做活,跟着学习,锻炼自己的眼力劲儿。过两天,师傅让他尝试着自由构图画题材,让自己下手来做。有一回,自己激动过头,觉得可以做好,手里还在做的牡丹花还未成型,便自豪地跟旁边的小师兄说:过几天我的玉货就做出来了。旁边正在专注做活儿的小师兄听到后,也是心里纳闷:我都做了半年多了,你才来几天就能做出来?构图设计不说,就单单是这个手工打磨和重复修改,时间可不是由自己说了算的。
  结果,没过几天,梁峻滔就把那件牡丹摆件给做出来了,小师兄看了也是一脸讶异,心中不免有些佩服,原来这人真不简单!在这学活儿的过程中,师傅也略有指导。那时候刚起步阶段的镇平玉雕,大部分的作坊缺乏理论指导,师傅指导的东西也往往基于传统,很少有融入正规的理论依据,经常是一知半解,徒弟也是学得云里雾里。可以这么讲,师傅带进门,成才在个人,下苦功夫学习和自己总结摸索,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
  就这样,学习了小半年,师傅就搬到广东去发展了。随后自己也跟着去了,那时候都是作坊式的加工,经常是三四个人一起做活。日复一日,重复做同样的东西,毫无新鲜感的机械式手工活儿,传统不变的老题材,深受约束的流水线作业,让梁峻滔外出学艺的想法和期待一次次地落空。一个底层雕工对美的追求在那个年代很难得到认同,而现状又是倍受生存束缚,想学点有创意的东西,也一再被现实所耽搁。那时候他追求的东西也是如此的简单,梁峻滔渴望有个机会,让自己年轻的思想也能进步,学到更好的知识。
  梦想虽有,但生活还要继续。每天重复同样的老三篇,渐渐地,梁峻滔对玉雕这个行业的存在意义有了异见。但摆在他眼前的是,自己面对的毕竟是师傅,不想让师傅难堪。
  直到有一天,他鼓起了勇气,告诉师傅:师傅,我在这里学习了不少东西,但一直在做重复的东西,我想追求更多的精美玉雕作品,想出去外面学习。
  师傅一听,先是一愣,然后沉默了一下,认为眼前这个才16岁的小徒弟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说实在的,师傅从内心里来讲,真的也不想让他出去。但他也知道,这个倔脾气的小徒弟一旦认定的事情,十头牛也拉不回,登时也是无奈,缓缓道:“那好,你去吧!”随手,师傅给了他50元。
  大街上,小雨淅沥沥地打在自己的脸上,梁峻滔像飘荡的游魂,此刻,他异常的孤独。刚刚还是在师傅的保护下做玉雕,转眼间,只剩自己一个人,在这个莫大的城市里,只有自己一个人孤独的面对未来的路,那条他认为应该追求美的道路。
  此时,梁峻滔满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我必须有骨气,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不管师傅怎么看我,我得走出个人样来!但打心里的,他不想直接回家,不想让父母担心,我就应该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从现在起,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
  那一刻,先找家作坊学活儿,养活自己,成了他唯一的追求和想法。于是,他顾不得满身的雨水,任雨水浸湿了单薄的衣服,不顾泥泞和微寒,跑了一家又一家的工厂找工作。当时自己人生地不熟的,找工作,十分不易。
  幸运的是,快到晚上十点的时候,梁峻滔在街上碰到几个老乡,正好搭上话了,几个老乡帮他找到了一份在翡翠作坊的工作。晚上,小作坊里,躺在简陋的钢架床上,想到自己终于有了落脚的地方,梁峻滔心里充满了欣慰: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开始学习玉雕知识的地方了,从明天开始,一切都是新的。有了期望,同时自己心里也有了新的规划,学习的方向。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