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生活网

搜索
查看: 2465|回复: 0

如何在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7 00: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2014年北京高考改革中提出加大对传统文化的考查力度,时至今日,已经将近四年。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这一命题也在这四年来得到了细致地探讨和实施。而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中也将这一政策充分贯彻执行,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赵燕老师拟从近三年北京各城区模拟试题中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

  一、借鉴多文本阅读

  多文本阅读大多以传统文化或科技发明为考查方向,很多阅读中讲述的内容都能为我们教学所借鉴。但教师也懂得筛选甄别,将同一类别的长文本篇章汇总起来,从而便于学生系统掌握。比如,2016年东城一模主要介绍“碑碣”,提到了天安门广场和人民英雄纪念碑;2016年西城一模介绍建筑中围墙的运用;2015年东城一模讲解北京胡同的空间形态;2016年海淀二模介绍城市的建设文化,提到了梁启超先生的建筑学决策;2016年西城二模也主要介绍地域文化,提到了北京的四合院和苏州的园林等。教师将这些信息结合起来,使学生可初步了解中国的建筑文化。此时,再针对北京的建筑特点进行材料的补充,结合早一段时间的“亮出天际线”政策,让学生探讨对这一决策的看法和思考,加深对建筑文化的认识。

  二、结合散文阅读

  很多散文阅读中也会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如《木质的村庄》、《另一种纪念碑》、《纸上思量》等等。我们依然从建筑文化的角度,看看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比如《木质的村庄》中提到,江西婺源的当地建筑的特点以木质为主,树木是构成这些村庄的基本元素,也是考验一个村庄古老程度的标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房屋要么坍塌废弃了,要么改造成商业景区了,作者为此表达了深深地忧虑。在2016年西城一模《西川的沉静》中也在思考当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矛盾:渴望发展却又担心会破坏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我们教师将这些篇章摘取出来,也可结合2015年西城一模《穷人树》中提到的“俄罗斯人的理念是保持名胜古迹的生态”这一观点,再结合《大运河--流淌千年的乡愁》等文章,讲解当下中国的建筑文化所面临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

  以上便是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赵燕老师以“建筑文化”为例,探讨如何讲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当然,教师可以此思路为借鉴,拓展教学层面,和学生一起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元素。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