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生活网

搜索
查看: 2535|回复: 9

[焦点话题] 关于德国 踩踏事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3 21: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31日,德国杜伊斯堡发生踩踏事件的隧道摆放着鲜花和中文悼词。当天,杜伊斯堡多个地区举行悼念活动,哀悼“爱的大游行”音乐节踩踏事件遇难者。新华社记者罗欢欢摄

  据德国N24电视台、《世界报》、《法兰克福汇报》等媒体报道,德国北威州杜伊斯堡市“爱的游行”音乐狂欢节重大踩踏事故,截至记者发稿时,死亡人数已升至20人,其中包括1名中国人;受伤人数高达511人。事后调查表明,人口仅50万的杜伊斯堡市要举办140万人参与的音乐节,确实属于“打肿脸充胖子”。为了不让死者家属触景生情,“爱的游行”音乐节举办方宣布:永不再举办此类活动。

  这边验尸 那边狂欢

  7月24日,当地时间星期六下午两点,德国北威州杜伊斯堡市一场规模盛大的“爱的游行”音乐狂欢节开始了。来自全德国乃至全世界的数十万青年人,在该市火车站的货运广场聚集。

  下午4时至5时之间,在该广场一端仍不断有人流涌入。由于担心局势失控,警方事先将广场用隔离栅栏围起来,希望引导人流从一条隧道中按顺序进入。这条隧道宽约20米,最高处高约4米、长约200米,是通往会场的惟一进出通道。由于当时活动场地趋近饱和,大批想离场的人和想入场的人同时涌入,拥堵在那条隧道中,难以分流。一些人为了绕开隧道,开始攀爬栅栏。当有人从栅栏上不慎掉到人群中并发出求救呼喊后,现场人群开始了大规模恐慌。

  人们被挤得动弹不得,既不能前进也无法后退。伴随着尖叫声,恐慌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倒下,很多年轻人被层层压在下面。下午6时,警方报告有10人死亡,十数人受伤。

  晚6时30分,该市宣布有45人受伤。许多医务人员来到广场附近抢救伤员。为避免进一步恐慌,“爱的游行”音乐会举办方宣布继续进行。杜伊斯堡市危机处理小组称,希望“音乐节在平静中结束”。据几个目击者描述,当时情况相当诡异——隧道前的空地上,刑侦人员在对尸体进行研究和调查,然而在活动场地上,十几万人仍在兴高采烈地狂欢。

  晚7时,铁路逐步恢复交通,当局派出120辆大轿车投入疏散人群。

  中国公司有三人死伤

  7月25日星期日凌晨3点30分,警方宣布死亡人数增加到19人,受伤人数达到340人。

  该市政府举办记者招待会,否认安全方案失误,称此次伤亡事件是无法预料的突发不幸事件。市长阿道夫·绍尔兰德告诫外界,“不要急于指责责任人”,同时宣布,该市检察院已封存此次活动的计划书等文件,以备调查。

  据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报告,死者中包括一名中国女性。据德国华人论坛透露,这名死者系中国H公司驻杜塞尔多夫的职员,她的丈夫和孩子近日将来德国奔丧。还有两名H公司的女员工也在此次悲剧中受伤,一人脚部被踩伤,另一人胸部挤压受伤,所幸均无大碍。

  7月26日,死亡人数上升至20人,其中7人被查实为外国人,分别来自意大利、荷兰、中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和波黑。受伤人数达到511人,目前大多数伤者已经出院,截至发稿时仍有42名重伤员留院治疗,但已没有生命危险。

  7月26日,杜伊斯堡警方发表声明,在游行期间共逮捕81人,其中14名成年人和一名少年将以人身伤害罪、袭警罪受到起诉。杜伊斯堡所在的北威州内政部当天声明,游行期间使用了4100名警力,是2007年该项活动警力总数的两倍。检方和警方都表示,调查取证工作需要数周甚至更长时间。

  另一城市拒绝主办事后庆幸

  事件发生后,德国总理默克尔称,许多年轻人是带着巨大喜悦来参加这场娱乐活动的,结果却死于非命。未来必须坚决杜绝类似悲剧的发生。

  事发数天来,杜伊斯堡市政府、警方和“爱的游行”组织者各执一词,互相指责。

  杜伊斯堡警察工会主席赖内尔·温特指责说,市政府和“爱的游行”组织者应对悲剧负责。他早在一年前就警告过,杜伊斯堡不适合举办此类活动,因为面对如此规模的聚会,这个城市太小、太拥挤。温特认为,问题不在于该广场不够大,而是通往广场的道路过于狭窄,因此警察不应承担责任。据警方内部透露,警方曾对“爱的游行”组织者指出,此类大规模群众性活动不应设立隔离栅栏。

  德国波鸿市警察局前局长托马斯·文纳表示,像杜伊斯堡和波鸿这样的小城市,由于铁路运送能力有限,“永远不适合举办"爱的游行"活动”。去年,该活动原本计划在德国鲁尔区波鸿市举办,但遭到时任局长文纳的坚决反对。没想到,杜伊斯堡却草率地接受了这项活动。

  备受批评的杜伊斯堡市长阿道夫·绍尔兰德25日到现场参加悼念活动时,遭到在场民众的嘘声和破口大骂,还有人向他投掷垃圾泄愤。

  北威州州长克拉夫特女士27日表示,尸体解剖结果表明,死亡的20人“无一例外地”是因胸部挤压致死。这一结果推翻了早些时候市长绍尔兰德的说法。绍尔兰德在事故发生后曾说,死者是在地下通道附近的台阶上跌下来摔死的。

  杜伊斯堡“打肿脸充胖子”

  “爱的游行”创始于1989年,原本一直在德国第一大城市柏林举行,始创者是著名电子音乐人莫特及其女友,初期活动定位是反战、呼吁和平的政治性游行。第一届参加者不过150人。活动一经推出,立即引起年轻族群的欢迎,1999年的规模已达到了150万人。自2001年开始,“爱的游行”不再作为政治性集会申报,逐渐演变成年轻人纵情狂欢的电子音乐节。

  除2004年、2005年和2009年外,“爱的游行”每年举行,迄今参加人数已超过1200万人。“爱的游行”还曾出国前往奥地利维也纳、美国旧金山、智利圣地亚哥和墨西哥城等地进行。

  由于该活动显现出日益严重的毒品和性问题,柏林市政府自2007年开始,拒绝向主办方发放许可,主办单位不得不转移至人口密集的鲁尔工业区。

  柏林市人口接近350万,面积891平方公里。以往“爱的游行”音乐节举办地点为勃兰登堡门与胜利柱之间的“6月17日大街”。这条大街原是当年希特勒阅兵大道的一部分,如今宽达双向8车道。大街在勃兰登堡门一侧有5个“门洞”和左右两条分叉马路,胜利柱一侧有5条放射性马路,长达两公里的大街两旁则是占地数百公顷的Tiergarten(当年皇家打猎场),随时可以疏散百万人群。

  而区区杜伊斯堡市,人口不过50万,全市地铁和有轨电车只有65辆,公交车148辆,日载客量不足16万,如何能承担140万人的交通流量?杜伊斯堡为何“打肿脸充胖子”,硬要把这场活动办下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闻评论员于永靖认为,杜伊斯堡本是德国钢铁心脏,但上世纪80年代,很多工厂都陆续关闭了。市政府希望将旅游产业作为发展支柱,将一些废旧工厂变成了主题乐园。2009年,杜伊斯堡还举行了鲁尔区文化节。不曾想,本该为杜伊斯堡带来丰厚知名度的“爱的游行”音乐节,却使该市在转型路上翻了车。

  记者曾亲历“爱的游行”

  7月25日,“爱的游行”音乐节主办方负责人沙勒宣布,“为了尊重死亡者”、“避免死者家属触景生情”,将永远不再举行此类活动。在各界惊魂未定的情况下,听不到任何反对停办“爱的游行”的声音。

  《青年参考》报记者多年前求学德国时,曾在柏林参加过一届“爱的游行”音乐节。平时行人不多的“6月17日大街”,仿佛把全柏林的人都吸引过来了。每隔几十米就有一辆音乐花车,人群随着花车缓缓移动,现场虽然有些混乱,好在街面宽敞,建筑稀疏,完全不感拥挤。人们各跳各的,数小时狂欢下来,沿途没看到任何争执场面,移动公厕前的长队也是井然有序、慢慢悠悠。

  不知是否因为狂欢节主题是“爱”,个性严谨内敛的德国人在这一天显得格外热情,记者从胜利柱到勃兰登堡门这一路,接获无数飞吻和邀舞,拍照时更有打扮得花枝招展或“奇形怪状”的人跑来合照。有3个把自己打扮成卡通形象“天线宝宝”的德国青年,专挑记者按下快门的瞬间飞身入镜。身边突然递来一瓶开了瓶的啤酒,扭头一看,是位黑人青年,严肃的面孔上好像写着“不喝就是不给面子”。记者接过啤酒仰头灌了一口,青年大笑,猛拍记者的肩膀。

  彼时节庆已成绝响,那些在音乐中忘记身份、忘记隔阂的狂欢,如今已成德国人心中一段酸楚的回忆。
发表于 2010-8-3 21: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7月24日,在德国西部杜伊斯堡,医护人员在踩踏现场转移伤者。新华社发

  7月24日,在德国西部杜伊斯堡,医护人员在踩踏现场转移伤者。当日,杜伊斯堡举行“爱的大游行”电子音乐狂欢节时发生踩踏事件。

7月24日,在德国西部杜伊斯堡,警察在踩踏现场维持秩序。

7月24日,在德国西部杜伊斯堡,医护人员在踩踏现场抢救伤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 21: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踩踏事件
  7月24日晚5时,杜塞尔多夫附近的小镇Duisburg,参加“爱之行”游行兼音乐会的140万歌迷在地下通道口发生踩踏, 现在死亡人数超过了18人,包括一名中国公民,45人受伤。
  根据新闻的描述,这种恐慌是由于大规模人群(140万人)在运动中发生的扰流效应造成的。从环境上来说,隧道是一种半封闭的空间。绝望的人不会恐慌,安全的人不会恐慌,只有半明半暗,逃生出路单一的空间,容易发生恐慌。1990年7月2日,沙特发生隧道踩踏,性质与之类似,但救助延误,导致1426人死亡。通常发生踩踏的地方,由于照明不足,人们不知自身的安全程度如何,总想着到别处寻找安全,于是引发踩踏,在求生的过程中死亡。发生群体恐慌的特征是,损失是逃生过程造成的,而直接的危险不存在或很小。群体恐慌的结果是,在逃生的过程中发生踩死,淹死,摔死,中毒等不必要的损失。就此而论,舞王大火也是一次群体恐慌。
  通常地下通道发生踩踏的环境,很正常,看不出明显的设计过失,如1999年5月30日发生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Niamiha踩踏,因为暴雨突袭,避雨的人群中地下通道发生踩踏(53人死亡),而原先的设计是正常的,危险是不存在的,这是典型的群体恐慌。
  其次,警察的人群管理有失误,当时在通往广场的500~600长宽阔的隧道内放入了过量的人群。警察意识到失误之后,开始用广播喇叭控制人群,但这一举动客观上刺激了隧道内的人群,人群感到焦虑,被不明原因所触发。如同点火原因一样,踩踏的发生原因非常渺小,如摔倒,系鞋带,碰撞等,但被人群所传递,放大,当事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必须依赖外力来干涉救助。
  第三,人群成分不明。通常人群组成复杂对避免灾害有好处,因为人群组成复杂,人人采取的行动不一样,往往会缓解恐慌。而有组织的人群,大家采取相同的行动,更容易引发拥挤和踩踏。按照笔者收集的群体灾难数据库,上一次德国音乐会踩踏发生在1973年4月12日慕尼黑,舞会散场时,青少年在门口踩踏,死亡6人,而逃生容量极其巨大,建筑设计本身没有毛病。
  第四,踩踏发生之后的救助很关键。救助及时,就没有伤亡。这一次,警察在隧道内的人手不足,当人们在门口发生踩踏之后,警察也进不去,导致人群伤亡高。
  第五,据德国人自己的说法,德语中的“踩踏”一词专门用来指兽群踩踏,而人群踩踏一般都用“mass panic”,这一点和英国不同。英国佬认为群体恐慌(使用了严格的定义,类似于医学上的生理恐慌)很少发生,所以群体灾难都是有个别原因,如挤压,踩踏,碰撞等。也就是说,英语更强调踩踏的具体原因,而德语更强调挤压踩踏的非正常原因。
  第六,群体活动,即使有灾难发生,也不得不继续举行,这是人群的推动和耗散能量的需要。我们的人群管理水平,是否也配得上某些官员的对“国际宣传效果”渴望的雄心呢?
  有道是,海量人群易混乱,管理不当触踩踏,照明不足人多恐,救助不力客有亡。
  音乐节主要为了纪念某位音乐家而举办,如“巴赫音乐节”、“贝多芬音乐节”、“梅纽因音乐节”“聂耳音乐节”;有的音乐节转为当代音乐作品举行,如“多瑙厄申根音乐节”;有的音乐节包括多种艺术项目,如“萨尔茨堡音乐节”(歌剧、音乐剧、芭蕾舞、戏剧)。现在国际上有许多音乐节的动机已不完全是从纯音乐的角度举办,而是结合旅游与经济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力求精神与物质双丰收。
  这本是值得开心的日子,但事故的发生让我对音乐节有了新的看发-我对音乐节真的好失望。为什么事故的发生没能让活动中止,那可是原本活生生的十八条人命啊!难道那些人的生命就真的那么渺小得连个音乐节都不如吗?尽管音乐节是个很有意义的活动,不可能会彻底地终止,可仅仅是中止,这难道都做不到吗?人的生命不是很珍贵吗?一旦失去就永不会有第二次,不是常说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吗?为什么这句话一到德国就失去了作用,难道这是德国人的本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相比起来我们中国的文明道德真的是太伟大了,不得不歌颂传承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敢于牺牲的精神
  知道什么是敢于牺牲的精神吗?牺牲精神亦称“自我牺牲精神”、“献身精神”。为实现一定的理想或目的,甘愿牺牲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甚至献出自己生命的精神。可这是牺牲他人的生命来换取个人的精神需求,这无论如何我都是难以忍受的。
  不知道各位对这次的踩踏事件持怎样的看法。
  音乐节是人们尽情释放身心,激情四射的时刻。然而,正应了中国古人的一句话:乐极生悲。24日举行的德国音乐节便发生了19人死亡340多人受伤的惨剧,其中有一名中国人.
  碧华在远离德国的湖南获知这一消息时,不禁为那些逝去的生命而悲痛。他们不是死在战场,不是死在一场拼杀中,他们是追求愉悦的灵魂,他们是去享受音乐带来的无比快乐。然而,狂放的音乐变成了死亡的悲咒,那些金属质地的音符,成了折断生命之翼的间接凶手。音乐本是美好的,但因为安保问题,这场音乐会蒙上了死亡的阴影。
  据德国《图片报》引述目击者的话称,发生踩踏的地下通道里“根本没有逃生的出路”,“那一刻真是死里逃生”。“爱情大游行”音乐节创始人马蒂亚斯・罗因(Matthias Roeingh)对此次活动的组织也表示强烈不满,认为现场没有提供足够的安全通道。他同时对发生踩踏事件表示“非常难过”。
  发生在德国杜伊斯堡“爱的大游行”电子音乐狂欢节踩踏事件,无疑再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欢乐是需要节制的,年轻人在电子音乐快节奏的诱导下,热血喷涌,倘若现场没有做好安保措施,那么,本该为享受音乐盛宴的人们,却是在玩一场死亡游戏。问题是,发生惨剧后,现场几十万乐迷并没有散去,而是继续狂欢,这便不得不令人深思了。
  在中国,只发生过酒吧失火的惨剧,像如此大型音乐节发生惨案还没有过,但此次德国音乐节踩踏事件,提醒了国人,我们在追求快乐时,别忘了安全。
  身处踩踏险情你该怎么办:置身于拥挤的场所中,作为微小的个体要时时保持警惕,不要总是被好奇心理所驱使。当面对惊慌失措的群体时,自己不要被感染,一定要保持冷静,惊慌只能使情况变得更糟。具体地说就是,第一,进入场地前先找到安全出口所在,一旦发生危险后,可以有目标地脱险。其次,当身不由己陷入混乱的人群中,要远离店铺或柜台的玻璃,如果被人踩倒摔在玻璃上,难免受伤。再次,双脚站稳地面,如果具备条件,可以抓住身边一件牢固的物品。此外,在空间局限的场所,例如影院、球场、商场、彩票销售点和车船上,个人应听从组织者的安排,遇到突发情况时,在组织者的疏导下有序撤离,做到互相谦让,特别是让老人、妇女、儿童首先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最后,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点是,如果出现拥挤踩踏的现象,应及时联系外援,寻求帮助。例如,拨打110、999、120等。
评分记录威望 金钱 收起 理由
知足 + 8 + 6 继续加油····
总评分: 威望 + 8  金钱 + 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 22: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不明真相群众现场围观  杯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 2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 22: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悲剧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 22: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难得看霏霏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 23: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 23: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 23: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