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生活网

搜索
查看: 2362|回复: 4

夜里及雨天开车需注意的事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6 20: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全国各地不断的出现暴雨大雨天气,很多地方受到雨水的侵害,因此广大车友在开车时,希望以下内容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帮助。

当倾盆大雨哗哗而下的时候,再没有比汽车更方便的交通工具了,但汽车也是十分容易受坏天气影响的交通工具。在雨天驾驶,车外环境改变,路面打滑及视野不良是所有驾驶者都必须小心对待的。

雨中要提前制动

其实每个人都知道在雨天制动要提前,但倒底要提前多少呢?大体上,在雨天制动要将制动距离延长3倍。那么为什么要延长3倍呢?

从制动动作的流程来看:从驾驶者意识到需制动到车完全停住会经过4个阶段。

(1)发现前方有障碍,到判断需停车约需0.3 s。

(2)右脚从油门移到制动踏板约需0.3 s。

(3)当您踩下制动到油压开始作用约需0.3 s。

(4)制动发生作用到停车。

其中第一到第三阶段,还在驾驶者的反应动作期,制动未发生作用。在这段时间内车辆仍然继续前进,这中间行驶的距离叫空走距离。第四阶段中,制动器开始动作到车完全停下来之间的行车距离叫制动距离。一般所说的制动距离就是指两者之和。

空走距离是随驾驶者的反应而变化,和天气无太大关系。可是在下雨时,因轮胎和地面的摩擦力减半,制动距离也会随之增加到2倍。

再者下雨路滑,紧急制动易造成轮胎抱死,制动的信心显然会较晴天低得多,这也就是制动距离变长的主要原因。


降低胎压,制动更不好

有人每逢雨季,就将胎压降低一些,使轮胎和地面间的摩擦面积增大,进而增大附着力。这个看似有效的方法不仅不正确,甚至适得其反!仔细想想,每个轮胎所承受的车重一定,接地面积的增加,会降低每单位面积轮胎对地面的压力。如此一来排除轮胎与地面形成水膜的力量会减弱,而这层有润滑作用的水膜,会使轮胎更容易打滑。

因此,降低胎压增加接地面积绝不可行;反之增加胎压,制动反而会好一点,故在雨天保持较高的胎压比较安全。

地面未湿透时更容易打滑

近年来轮胎的发展神速,若从胎纹的设计着手,可有效排除水膜。可是地上如果布满粒状的细石,那可比下雨很久的湿地更容易打滑。

在刚下雨时,路面的灰尘及沙土还没有被雨水冲走,这些尘沙吸收了雨水后,变成粘土状的膜,使轮胎更容易打滑。所以在刚下雨、路面未湿透时也要当心,以免轮胎打滑而产生事故。


视线就是安全

若你常在大雨中开车,那视线不清必定是最大的隐患,尤其是左右侧及后方的视野更为重要。视线的好坏在于车窗玻璃,当然除雨刷的刮水动作外,也可以亮起前灯让来车看清你的位置。当在暴雨中,即使雨刷高速摆动,还是无法擦净玻璃上的雨水。这时的玻璃上所形成的水膜折射,会使你无法看清前方,没有雨刷的后窗玻璃,情况则更差。若雨大到雨刷也无法擦清视线的时候,你最好赶紧靠路边停车等待。

下小雨时雨刷不要持续打开

在不断精益求精的汽车科技中,雨刷的功能始终不变,但其结构却不断改进。从手动到自动,雨刷始终是消除玻璃上水滴的最佳方法。

近年来汽车车速越来越快,当车辆在高速行驶时,雨刷便会因风压而飘起来,以致无法有效地将玻璃上的水珠刮干净。为防止这点,加压板出现了,可是加压板也不能做到十全十美。当汽车在小雨中低速行驶时,车前玻璃上只有一些小雨点,若雨刷压力太强,胶皮与玻璃的摩擦系数会太大而使其无法顺利摆动,而有颤动的情形发生。另外当有小沙石附着在玻璃上时,雨刷带动沙石摩擦玻璃,那即使很硬的玻璃也会被刮出许多小痕迹。据悉,有人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时,发生风挡玻璃突然破裂的情形,很可能就是因日积月累的小伤痕所导致的后果。

总之,在小雨中低速行驶时须要慎重地使用雨刷,特别在雨刷颤动时就赶快停止。另外,若充分利用喷水器也可以保持玻璃和雨刷之间的润滑,对保持良好视线有很大的帮助。


遭遇大雷雨

在夏季驾车遇到大雷雨时应该怎么办?

首先你可能遇到的问题就是车窗起雾。

除雾的一种方法就是打开暖气来防止车窗玻璃产生雾层。开暖气时可将风口吹向玻璃,使玻璃变热来蒸发车窗上的水滴,以达到除雾的效果。

至于后窗,目前大部分的车已经在后车窗加上镍铬合金的除雾线,当你打开开关时,玻璃会慢慢加热,使水珠蒸发。

不过有些车的后窗是一般玻璃的,那就可将空气导入口或后车窗打开一点,使冷风吹进来。这虽不如镍铬除雾线的效果好,但总可稍微增强视野。 遭遇打雷时,千万不要下车避雨。倘若闪电击中汽车,电流会经车身表面传到地面,在车内反而安全多了,不过车窗一定要全部关紧。另外收音机的天线有避雷针的作用,会吸收闪电,所以一定要收起来。

夜间 : 向驶来车辆灯光的共同照射下,可视距离也不过百米左右。因而夜间行车前方路上小块不明失落物也会误作挡车落物,造成精神过度紧张,也有人常因路上落物颜色与环境相似,发现太迟或根本没有发现而酿成车祸。

注意行人:夜间行车要注意从左侧横过马路的行人。在城市道路的交通繁忙地段,有时对向车道上排满了等红灯的车,在这种情况下,常常有行人从车队的间隙中跑出来从左向右横过马路。

变换灯光:夜间行车中如遇对向车,不要一会儿踩制动踏板,一会儿向右打轮,以免伤及右侧行人和自行车,同时切记要不时变换灯光。在起步前应将小灯、尾灯、示宽灯、牌照灯和仪表灯打开。当看不清前方100米左右的物体时,应将大灯打开。行驶中,车速在30千米/时以内时,可使用近光灯,灯光应能照30米以外;车速超过30千米/时情况下,应使用远光灯,灯光应能照出100米以上。在有路灯照明的道路上,一般只使用近光灯和小灯。通过交叉路口时,应在距离路口30~50米外将大灯关掉,改用小灯。在雨雾中行车,应使用防雷灯或大灯近光,不宜使用大灯远光,以免发生炫目而妨碍视线。与对向车相距150米时,应将远光灯变为近光灯,若遇对方不改用近光,应立即减速并连续使用变换远、近光的办法来示意,对方如仍不改变,则应减速靠右停车避让,切勿斗气以强光对射,以免损害双方视觉而酿成车祸。尽量避免夜间超车,必须超车时,应事先连续变换远、近灯光告知前车,在确实判定前车让路允许超越后,再进行超车。

控制车速:这是保证夜间行车安全的根本性措施。由于夜间道路上的交通量小,行人和自行车的干扰也比较少,加上驾驶员的心理状态(倦鸟归巢),一般比较容易高速行车,很可能因此发生肇事。夜间行车由亮处到暗处时,眼睛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必须降低车速,当驶经弯道、坡路、桥梁、窄路和不易看清的地点更应降低车速并随时做好制动或停车的准备;驶经繁华街道时,由于霓虹灯以及其他灯光的照射对驾驶员的视线有影响,这时也须低速行驶;如遇下雨、下雪和下雾等恶劣的天气时更须低速小心行驶。

拉开车距: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一是视线不良,二是常遇危险、紧急情况。为此,驾驶员必须准备随时停车。在这种情况下,为避免危险,要注意适当增加跟车距离,以防止前后车碰撞。

克服疲劳:夜间行车特别是午夜以后行车最容易疲劳瞌睡。另外,夜间行车由于不能见到道路两旁的景观,对驾驶员兴奋性刺激不够,因此最易产生驾驶疲劳,如稍有疲惫感就应振作精神或停车休息片刻。

判明路面:夜间开灯驾驶时,当灯光照到路面上而感到路面发亮,但光线不强时,表明是沥青路;如果灯光照到路上而感到路面发亮,则表明星砂砾路或是湿滑路。当前方路面出现黑影,驶近时又逐渐消失,表明路面有浅小的坑洼;如果黑影不消失,则表明路面有深坑大洼。当灯光的投射距离由远变近时,表明车辆此时已经接近或进入上坡道、驶近急弯或将要到达起伏坡路的低谷地段;当灯光的投射距离由近变远时,它表明车辆此时已在下坡道,或是已由陡坡进入缓坡,或者已由弯道进入直路。如果灯光离开路面时,表明前方可能是急弯,或者车辆正驶向上坡的顶部。如果灯光由路中移向路的一侧时,它表明前方出现一般的弯道。而如果是灯光从相应的道路的一侧移到道路的另一侧时,则表明是连续弯路。

综上,夜间行车对驾驶者来说不啻一种困难的考验和生理、心理上的"折磨",因此,调整心态、充分准备、保持兴奋,可以说是这时的驾驶者所必须的。

以上有点长,希望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看一看
发表于 2010-8-6 2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额慕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6 22: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6 23: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安全,安全第一i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7 10: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